聯聚建設善用開工前基地空間,攜手惠文國小、惠來國小,讓上百位學童化身小小農夫,在台中市中心體驗春耕樂趣!孩子們戴上傳統斗笠,跟著青農大哥們下田插秧,感受泥土的氣味,體驗白米飯從農地到餐桌的歷程。
聯聚建設總經理王于娟表示「大部分基地在動工前都會設置圍籬隔絕工地,但我們希望能讓閒置期的基地,有更溫暖、友善鄰里的可能,因此由聯聚文教基金會發起城市稻田計劃,當聯聚邀請周邊學校,一起參與稻田認養的時候,很快就獲得支持!學校老師和我們分享,在校內本來就會做相關的食農教育推廣,但受限於校園空間,比較難讓孩子們有完整的體驗。我們在活動前先請稻作專家到學校講解稻米的生長知識,許多孩子在下田之前,提到害怕黑黑的泥土或是昆蟲,但實際下田參與後都玩得很開心。老師們也分享,這樣的接觸機會,有助於孩子尊重大自然與食物。」
聯聚觀察到工程期間,如果善加規劃,許多資源可以有再利用的可能,例如動工前閒置的基地,轉變為校園外的食農教育教室,讓孩子每天上下課的路上,都能親自到稻田裡,感受秧苗的變化,而開放的田地田埂,也能成為友善行人的散步場域。另外,聯聚也將在稻田中央的兩個貨櫃屋空間,規劃稻米相關的微型展覽,談討人、植物與土地的共生關係,並將結合孩子的創作,預計於五月中下旬對外開放;五月底也將規劃食文化講座。
稻作之於聯聚,有著特別的淵源。王于娟提到「可能比較少人知道,在聯聚每一棟建築作品動工之前,我們創辦人都會放入一株漢代的古稻穗,這些古稻穗出土於長城玉門關下,距今有兩千年歷史,聯聚一直以保護古董的設備珍藏著。長城作為千年地標,以稻草為鋼筋,糯米為泥土,卻能歷經歲月考驗,因此放入古稻穗,也象徵著聯聚團隊期許能蓋出傳承千年的建築,並為住戶祈求圓滿平安,此外「頭垂得越低,稻穗越豐實」的稻米精神,也呼應著聯聚的經營理念。
稻田也是台中成為城市之前的模樣。之所以選擇稻作,同時也是對土地記憶的回顧。聯聚一直以來的傳統,在開啟每一棟建築規劃之前,都會先嘗試探索土地的故事。從稻田回溯過去,春耕、夏耘、秋收、冬藏,農人對自然規律的尊重,四時有序,蘊藏文化智慧,仍值得傳承與參照。
對聯聚來說,土地與建築就像容器一樣,承載了人文歷史和居民的生活,凝聚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,聯聚選擇在開始建築作品規劃之前,先回溯土地的記憶,也是期許傳承世代之間的故事。王于娟提到「我印象很深刻,七期過去曾經是一片稻田,上面只有幾家代表性的工廠,我們見證了七期巨大的轉變。這次選擇稻,因為它對以米食為主的台灣,有著獨特的文化意涵,而且稻也是一個很好的象徵,人和稻一樣,都需要土地、陽光、空氣、水才能生長,與自然相依共生的學問,同時也是建築所關注的重要議題。
「傳承土地的人文記憶,成就有溫度的建築」,這是聯聚的信念。聯聚將會持續關注台中這塊土地上孕育而生的生活美學、文化教育、社會福利等議題,並將之視為企業社會責任。對聯聚而言,有溫度的建築,不只來自於台中的自然條件,充沛的陽光,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關懷。透過土地記憶的回溯,希望能夠開啟更多世代的回憶,找回人與土地、人與自然、人與建築之間的親密連結,期許和大家一起,讓台中成為一個更有溫度、更美好的城市。
聯聚城市稻田
位置:台中市西屯區市政路惠來路口
主辦單位:聯聚文教基金會
贊助單位:聯聚建設
稻田面積:1.3分地
稻田品種:越光米 (生長期約80-90天)
合作學校:惠文國小、惠來國小